青岛国开中学优秀教师展播丨潘海霞
时间:2025-03-20 00:00 作者: 点击:1 次
潘海霞老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,本科,中学一级教师。荣获青岛市一师一优课、青岛市青年教师大练兵二等奖、平度市一师一优课、平度市教学能手、平度市学科带头人、平度市优秀教师等称号。
个人教育箴言: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,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。
教育事迹
王同学(化名)是潘老师在2020年至2021年第一学期刚教的一个高三学生。
学期初,这孩子有个性、不好惹难管理,历史成绩在40--50分左右。于是潘老师认为他是需要花费大部分精力、重点盯防、改造的大人物。首先引起注意的是自从他开学以来,上课发言从来不举手,张嘴就说,毫无纪律可言,他不仅回答问题不举手,而日经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同学,惹得都反对他;他经常上课睡觉,有很多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;学习成绩较差,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。
通过与家长联系,潘老师逐渐了解到一些其他人所不知道的细节。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,老人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,让他吃饱、穿暖,对于他的品质教育却几乎为零。潘老师不断地观察他,透过对他的了解以及上课表现,总结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,从小就没有人管理,养成了散漫的性格,加上他很喜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,因而,有此前那样的表现。但是,潘老师坚信只要发奋、找到了症结所在,一切便会迎刃而解,包括这样的孩子也不例外,毕竟他只是个孩子。
针对王同学的状况,潘老师为他制定了帮教措施,决定从学习习惯入手。对于他上课没有规矩的缺点,不能指望他一天两天就改变,要循序渐进。有了好的表现,就及时表扬、鼓励;不对,不是简单的批评,而是告诉他应该怎样做。就这样,一个月过后,经过无数次的提醒和鼓励,上课不回答问题和乱说话的习惯基本得到了改正。状况刚有好转,又出现了问题,却真的是让潘老师头疼,她才真正发现这是一块不好啃的骨头。基本的规矩懂了,但上课偶尔睡觉,做作业时后面的大题都空着,说自己根本知道从哪里下手,存在一种对主观题的畏惧之心。对此,潘老师利用多种奖励、惩罚措施来引导他。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性,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他上课认真听讲,尽量弥补不认真听课的损失。上课,加强了对他的提问,让他开口说,克服自己羞于表达的畏惧心理,不论对错,都鼓励,表扬,并提出对他下一次的期望,树立自信心。课后,按计划去办公室检查和问问题,并把老师教过的知识或题目讲给老师听,潘老师不断抓住优点及时表扬,存在问题的地方提出疑问,让他继续研究,再讲。如果没有按计划实行,会受到相应的惩罚。
慢慢的,他上课的积极性高了,愿意回答问题,并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。作业情况有所改进,主观题不再空着,多少都写上一些,并且老师讲过的题目都用红笔做了改正。由历史这一学科的变化带动了其他学科的积极变化,学习成绩逐步提升。潘老师始终关注这个学生的学习状态,并及时予以指导和监督。
潘老师的耐心教育使得王同学在2021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达到特殊类型招生线,其中历史考了81分的好成绩,提升了40多分。
不是有人曾说: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,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?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?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,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,变忽视为重视,变冷漠为关注,变薄待为厚待。王同学的改变也让潘老师有了许多的思考,这样的孩子,刚刚到来的时候,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优点,每个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。但是,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,他并不是一个石头、一块钢铁,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时刻、空间上宽容,他也会逐渐被我们细致入微的教育所感动,他也会被融化。这样的孩子也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。